0 n F$ i; U% m2 g/ [回顾本周市场,可以说是一种极端分化的走势,周期、低估值蓝筹类品种走势明显要更加强劲一些,而中小创代表的成长股、题材股相对较弱。从几大指数的周线上我们也能明显看出,上证上涨了接近1%,而其中又以上证50尤为强,本周上涨了2.54%,如果算上上周的涨幅,两周接近5%。而创业板则显示出了冰火两重天的走势,周线出现三连阴,本周下跌1.8%,三周合计下跌超过4%。2 f3 P u) B: m2 m* x
2 \' {( ?5 c v. r7 T3 L( K市场风格转换的特征明显,低位、低估值甚至破净的股票,出现明显的估值修复行情,而前期受益于疫情的一些医疗、疫苗类品种普遍预期打的过满,估值推升的过高,在疫苗逐步落地的情况下,开始利好兑现,估值回归。而恰恰这些医药、医疗类品种又是创业板Z~大的一类权重,叠加之前炒作的科技、新能源车产业链也都在调整,游资类标的也基本全面熄火,因此创业板的调整基本也没什么太大的意外。2 Q, x }0 f% Q% l; e
( S- u& Y, ]4 }& n. O# {/ X$ Y4 l
格雷厄姆说:"市场短期是一台投票机,但市场长期是一台称重机。"市场短期是会受到情绪所影响的,往往情绪阶段也是Z~容易出现泡沫阶段,这个阶段股价仍可能出现大幅上涨,也就是泡泡仍能继续吹大,但是吹的越大后期破的那一下威力也就越大。而所有中长线的大牛股除了少数庄股外,大部分都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以及内在价值的。由于市场情绪的存在,市场下跌和上涨的时候短期都会出现过头的现象,但中长期都是价格围绕价值而波动,无论过于高估还是低估都会有回归到均值的过程。6 z; p# S3 V( }
0 z: w( b7 G+ f
那么回归到目前市场本身,低估值品种和高估值品种目前都是在进行一个估值回归的过程,但两者还是有所区别,关键在于市场给予不同行业的估值是不同的,尤其是站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这种现象会尤其明显。你指望目前的周期、房地产能走出2007、2009年那种行情?给予它们当时的估值?那几乎是天方夜谭。其实从中国历年富豪的排行榜以及公司市值的排行榜,我们也能明显看到产业趋势的变化。从价值投资的角度上来说,通常我们股票的盈利一般来自于两种,一种是企业业绩增长的钱,一种是行业估值提升的钱,而往往大牛股是这两种共振,也就是常说的“戴维斯双击”,通俗些讲也就是优秀的公司+高的行业景气度。如果目前只是一些品种的估值修复行情,而没有其它更多的逻辑能让它们提估值,那我们的预期就不该放的过高。 9 S7 M0 {2 ~. K/ {0 g. m & t( }: G9 x7 N2 q( ]2 T ?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