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2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股市的下一个牛市有望成为“回购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2-3-3 10:50
  • 签到天数: 4 天

    [LV.2]签到二级

    3503

    主题

    11万

    经验

    13万

    金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146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18 08:2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资本市场中,股票价格的走势与商品价格走势有着相似的底层逻辑,本质上都取决于供求关系。当卖方力量占据主导时,价格往往走低;而买方力量强大时,价格则会走高,这是基本的经济规律。审视当下中国股市的现状,不难发现存在着这样一种失衡的局面:一方面,上市公司的募资额度超过了市场新增资金量;另一方面,大股东们套现的意愿远远高于散户们的接盘积极性。这种供求关系的失衡,已然成为 A 股难以走出长牛行情的关键因素之一。

    - N/ ?9 |- W. Z% ]! ?
    那么,如何扭转这一局面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进而增强市场的投资吸引力,吸引更多场外资金入场,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举措。但这些工作的推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达成,所以暂不在本文的讨论范畴之内。今天,我们着重探讨的是,在现有条件下,如何能够在短期内对当前股市的供求关系做出有效改善。而这就引出了我们要重点阐述的内容——改变回馈投资者的模式,推动从现金分红向回购注销的转变。
    4 R- t; M. _. ^6 R* ~4 `$ R2 D2 u
    为何改变分红方式能够对股市供求关系起到改善作用呢?这其中的缘由值得我们深入剖析。简单来讲,对于整个股市而言,现金分红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使股市整体“失血”。因为在中国股市,存在着强制性自动除权除息的规定,每当企业进行现金分红之后,股价会自动扣除对应的分红部分。例如,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价原本为 5 元,若每股现金分红 0.2 元,那么分红后的开盘股价便会调整为 4.8 元,且软件显示涨跌为零。如此一来,投资者虽然拿到了分红款,可却平白无故地损失了相应分红金额的股票市值,实则并未真正获得额外收益。不仅如此,如果投资者在分红后未满一年便将股票卖出,还需额外缴纳一笔红利税款。对于企业来说,同样面临着市值实质性降低的情况,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在持续分红后,股价不仅不见上涨,反而越来越低,甚至出现跌破净资产的现象。
    1 s/ ?) N" K  Q
    3 p0 j4 }1 M4 U9 K! m. ~
    反观发达资本市场,虽然也存在除息操作,但并非像我国这般通过强制扣除的方式来实现,而是由市场参与者通过实际的买卖行为自主形成的结果,是真正基于有人卖出这一市场行为所产生的。(在此,也呼吁相关部门能够对这一规定加以研究,适时做出合理调整。)7 p4 H; D! g8 k* F" K

    ' J* J' U$ o; P: B
    倘若将分红方式转变为回购注销,情况则会截然不同。回购注销意味着企业要运用资金在二级市场上回购相应数量的股票,随后将其注销。这一过程相当于在分红后,所有投资者(包括大股东在内)都把分到的钱用来购买该股票,并且这部分股票一旦注销,便永远不会再流入市场进行交易。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差异所带来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目前,我国股市每年的现金分红总额已经高达两万亿左右的规模,如果其中能有一半从现金分红转变成回购注销,可想而知,这对于改善股市供求关系将会产生多么强大的推动力量啊!' c3 ?9 j5 w2 s. |8 k+ X6 x" k

    9 \0 j7 C. x- `. K4 n! G+ d
    在国际上的发达资本市场,采用回购注销的方式来维护股价上涨、回馈投资者已然是极为普遍的做法。根据平安证券的研究报告,2023年标普500回购规模占报告净利润约49%。以苹果公司为例,自 2012 年开始尝试回购注销以来,截至去年,在这十几年间其股本减少了近一半,投入回购的总金额超过了6000亿美元,而股价翻了十倍之多。再看可口可乐、沃尔玛、埃克森美孚、英伟达、谷歌等诸多长期保持股价上涨的公司,它们也始终坚持回购注销这一策略。还有一个颇为特殊的例子——伯克希尔公司,自 1965 年巴菲特接手以来,从未进行过现金分红,而是一直依靠回购注销来回报投资者。如今,其股价已经从当时的每股 15 美元飙升至每股 67 万美元,如此巨大的涨幅充分彰显了回购注销对于投资者以及企业自身而言,不失为一种极为理想的利润分配方式。
    / Q# z8 E5 g- F8 U/ g3 `1 j
    2 V- Z+ Z9 E: a6 K; c" Z
    除此之外,回购注销作为现金分红的替代方式,还有着诸多优势。它能够在不额外增加企业负担的情况下,持续对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诸多重要的经营指标起到改善作用,进而使得企业更具长期投资价值。& g( N: J/ D4 ?6 B
    + q: O9 {& V  i. _: P. j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管理层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回购注销的重要性,并积极出台了相关政策加以推动。2023 年 12 月 15 日,中国ZJH在修订发布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中明确规定,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企业通过现金回购股份并随后注销的行为,可以被视作现金分红。这一规定的出台,无疑扫除了回购注销取代现金分红过程中的最大政策障碍。而在 2024 年 12 月 17 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更是将市值管理纳入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范畴之中。这一举措对于激励国企上市公司积极开展回购注销工作,进而为其他企业树立良好的榜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1 P* n7 F% T/ t) z9 z" G3 m, F2 G, L
    # }$ e5 l* H) V$ N' n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从现金分红向回购注销的全面转变,仍然面临着诸多难点需要去攻克。; q+ x+ @8 M. l

      A+ Q: I" b, I6 b8 q# c
    从企业层面来看,大股东长期以来习惯了通过现金分红这种方式获取资金收益,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股东们在企业的长远利益与自身的短期资金需求之间进行谨慎权衡,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这无疑是一个需要时间去磨合的过程。: `' s4 Y, U+ L

    2 ?. F' `  i% V0 y
    从国家层面来讲,倘若全面推行回购注销的方式,国家将会损失一笔相当可观的红利税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家推动此项改革的动力略显不足。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或许需要涉及资本市场税务方面的深层次改革。比如,如果未来能够顺利完成从红利税向资本利得税的转变,那么各方的利益将会达成统一。因为只有股市实现上涨,投资者获得收益,国家才能通过征收资本利得税增加税收收入;而老百姓也只有在股票投资盈利的情况下,才需要缴纳相应税款。如此一来,各方的利益诉求与目标都将趋于一致,这对于中国股市实现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无疑将提供坚实的保障。3 }4 F' r1 r5 W  W/ S

    9 ]) R/ h; Q+ H) A& r
    4 G2 W) A2 c5 {+ \- W
    尽管当前推动分红方式从现金分红向回购注销转变的进程中,面临着重重困难与挑战,但回购注销所蕴含的巨大潜力,犹如一座尚待充分挖掘的富矿,其能量不容低估 !
    % T2 b9 c+ v# [8 |0 B6 ?
    ( w2 k3 ^' D8 p6 ?+ X; |7 \: D
    想象一下,若越来越多的企业能洞悉回购注销的优势,并积极投身其中,那将为中国股市带来怎样的活力与变革。这种转变不仅有望重塑股市的供求关系,为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更可能引领中国股市迈向一个全新的繁荣阶段。
    在此,我诚挚呼吁每一位关注资本市场发展的朋友,倘若您也认可回购注销的积极意义,希望更多企业能了解并践行这一模式,不妨一起参与转发,让我们携手共进,汇聚每一份微小的力量,推动资本市场加速实现这一关键转变。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回购牛” 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指日可待的美好现实,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铸就坚实基石。
    ' R5 b  _" K, U- z' F* g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1673 天

    [LV.Master]签到十一级

    185

    主题

    13万

    经验

    21万

    金币

    七段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7284
    沙发
    发表于 2025-1-29 00:22:16 | 只看该作者
    1 1

    实名信息备案通知

    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要求对社群用户实施真实身份信息备案、定期核验等。现在,需您进行实名备案,备案成功后才可以回复发帖!

    点击此处去完成备案

    王者财经 ( 京ICP备16006323号 )

    Copyright 2016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6-2023 北京草根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106MA002TL78A
    营业执照     经营性许可编号: 京ICP证161258号   ICP备案:京ICP备1600632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737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