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风云出我辈, 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中, 不胜人生一场醉。
一首黄沾的《江湖行》唱尽豪气干云,英雄感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无尽传奇,资本市场—这个天堂与地狱的江湖,曾经出现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传奇,无论英雄、枭雄、草根谱写一部部腥风血雨的可歌可泣故事,我们多数人匆忙拥挤在奔向天堂的路上,后来才知道天堂在另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而多数投机者永远以失败的身份悄然退出;以史为鉴,通过这些经典传奇,深刻解剖自我的人性、心理、投资理念和境界,值得深思、给人启迪!
学习成功大师的优点可以增加致富的机会,那只是初学者的入门之功;如何借鉴前人的痛苦经历,反而是每一个成熟的投资人所应该必修的一课!
两次惨败成就一代股神-香港曹仁超
曹仁超,原名曹志明,给自己改名叫曹仁超是希望能成为'超人曹',他的期望稍有偏差却成了现实。这个从贫民窟里尽受艰难屈辱的穷小子,这位身形稍胖、总是面含微笑的投资大家,造就了一段了不起的创富传奇。但他也失败过,曾经两次输到一无所有,如同凤凰涅槃。但他学到了平常心,更学到了“趁势”“谋略”“看清自己”的股市进退之道。
出身贫寒
1951年曹母带着3岁的曹仁超来到香港投奔曹父,这时候曹家的生意已经是日落西山了。曹仁超9岁时父亲得了半身不遂,在和死神争斗了3年多后,离开了人世,母亲带着曹家兄妹搬到了工厂林立的香港土瓜湾,靠做工养活三个儿女,一家人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65块钱。曹母虽然出身于农村,但对子女教育要求甚严,省吃俭用坚决供三兄妹读完中学。
曹先生回忆,除了白米饭,连续5年,一家人都只能吃每天2块的三菜一汤:“用鸭血、大豆芽菜和豆腐滚汤,然后再分别烹调这三样食物。”
贫穷让曹仁超的童年充满忧虑甚至恐惧,“担心没钱交租,要看‘包租婆’的晚娘面孔,或没钱交学费不敢返学。”十几岁时邻居大婶丢了一颗金子,不分青红皂白就说是曹仁超偷的,还硬要搜他的身。后来大婶找到了金子,也不向曹仁超道歉,还说“你那么穷,偷钱是迟早的事。”之后,邻居们不管是丢了零钱还是丢了一包方便面,都要臭骂曹仁超这个“偷钱佬”。
曹仁超回忆说,那句话刺得他好痛,让他发誓要“争气”,挣大钱。高中毕业,老师让同学们谈人生目标,很多同学谈这个,谈那个,曹仁超却回答:赚大钱。后来认识女朋友时,他的承诺也是:我的梦想是富有,让你过上舒适的生活。
转行证券
1967年,曹仁超中学一毕业就决定出来赚钱,开始在纺织厂学维修纺织机。那时候,纺织厂的工资比平均工资高30%、工作较为稳定,他每月能拿到270元。但曹仁超受不了工厂的环境和工作强度,尤其是挣钱少且看不到出头之日的苦,他经常将整部纺织机拆散却不知道怎么组装回去,这招致领班骂他蠢、骂他笨,干了半年就转行去假发行业继续做工。他这次跳槽其实目的“不纯”,真正的目的是追到未来的太太。
曹仁超对太太一见钟情,而且心动就行动,没有多想就跑到对方面前说,我要追你,直到与你结婚为止。没成想,太太却淡淡地回他一句:神经病。后来,在他疯狂的攻势下,太太有所妥协但提出条件,不能在工厂做工,要做上穿西装的人的才行。而这个要求正中曹仁超的下怀,他本来的愿望和兴趣就是赚钱。1968年秋,经同学引荐,曹仁超进入一家证券公司工作。虽然穿上了西装,但他每日的工作只是打杂,每天赚20港元。
两次惨败
1969年存到了5000元的曹仁超用这笔钱做本,开始炒股票。第一次是他入市的时候,香港恒生指数只有100点,到1970年底已经攀升到192.04点。他靠这5千元起家,专门炒作高风险的股票以“挣快钱”。香港那时候买进股票后可以立即卖出,两周后才要求交款,曹仁超往往买进一个小时后卖出就已经赚钱了,Z~高时同时握有100万股票,但其实手头现金只有1万元。在证券行工作时,他还试着给各大报社投稿,其中《明报晚报》编辑林行止对他颇为欣赏,时常刊登他的文章。
通过“快进快出”,1971年时曹仁超已经赚了20万港元,钱来得这么快让曹仁超有些“轻飘飘”,不知道什么是风险,这也让曹仁超跌了大跟头。1971年恒生指数从406点下跌至278点,跌幅达31.5%,这个跌幅本来不算太大,曹仁超此间刚好学着运用一套新引进的炒股方法——融资炒股,但由于曹仁超借钱炒股,加上不懂止损,此前赚的几十万又都赔了回去,Z~后只剩下7000港元。在随便一只股票都会涨的时代,没人怀疑股票还会跌,曹仁超也一样。
这次惨败,没有动摇曹仁超“赚大钱”的信念,但让他会到了控制风险的重要性。之后他收兵休战,他一口气啃下许多关于投资的书籍,并反复思考学习,提升自己的作战能力。拿着剩下的7000港元,扎进股市准备从头再来。赶上港股大牛市,曹仁超顺风顺水,到1973年1月,曹仁超感到股市已升到疯狂的地步,于是卖掉所有的股票,套现50多万港元。回忆起这段富贵,曹仁超称,其实并非我老曹智慧特别高,而是时势造英雄,1970年恒生指数从100多点上升到1973年的1700点,涨了17倍之多。
在他套现之后,股市从1月到3月,又从1200点上升至1700点,不过老曹不为所动。在此期间,曹仁超结婚度蜜月,他花10万港元举行婚礼,又用15万港元在香港置业,还和太太去菲律宾度了一个豪华的蜜月。随后香港爆发大股灾,1973年股指下挫75%,1974年下挫60.5%,曹仁超成了极少数幸运儿之一。
而市场此后也如曹仁超所预计的那样发生了一场股灾,恒指从1774点暴跌至1974年7月的478点。而老曹当时自以为是投资天才,跑赢了其他所有投资者,看着股市下跌了73%,他决定抄底了。当时他选中和记企业,从每股8港元开始一直加仓,不料恒指到74年底跌到了150点,和记洋行的股价竟然跌到了1港元,曹仁超投资的50万港元变成了10万港元,这一次几乎被打回原形。
更糟糕的是,因为香港公司普遍性的裁员,曹仁超还丢了工作。在人生Z~黑暗的时候,曹仁超曾在码头呆坐一晚。有媒体说他曾想自杀,他马上纠正说有过绝望,但从未想过轻生。
在事后总结那段经历时,他仍是以“投资”论,当时“年轻气盛,尚未懂得适时离场的道理,在泡沫爆破后太早入市,结果损失惨重,我发誓从此不会再被泡沫所淹没”。
40年4万倍
两次惨败,让曹仁超成为真正成熟的投资者。事实证明,他此后真的做到了这一点,直到生命终止。此后的30年,每次股灾来临,曹仁超都是“冬江水寒也鸭先知”,并成功地逃过大灾大祸。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80年代初香港政府决定,每年只能卖地50公顷,曹仁超当时就批评这个政策叫“挤牙膏”政策,香港人排队等着刷牙,但是没有牙膏,所以牙膏很贵。他也由此看好房地产价格的走势。不但在报纸上写文章呼吁股民买入房地产,更把自己的大部分资产配置到优质地产股然后长期持有。
1982年曹仁超出手60万港元投资了3-5只地产股,到1997年卖出Z~后一手地产股时,曹仁超当初投资的60万已经变成两千多万,获得超过30倍的回报,超过恒生指数超过23倍。除了炒股,他也在此期间买下多处物业,并在高点时一并抛掉,同样是大赚。
1990年汇丰银行收购了英国米格兰银行,曹仁超当时以8元-12元的价格买入汇丰银行,持有到1997年80元卖出。不过之后他“很后悔”,因为汇丰涨到了150元。除了股票投资外,他本人还投资黄金和英国房地产,并且都有所斩获。
从香港楼市股市套现后,曹仁超将一半资本转移到英国,继续用按揭的方式买入物业,之后又在高点陆续卖出,算上汇率、杠杠也是10年获得超过5倍回报。
2003年,曹仁超认为中国经济进入了快车道,又买入大量国企红筹股并在2008年之前的高点卖出,同样获利颇丰。
投资重要准则
此后曹仁超加入由林行止创办的《信报》,成为专栏作家。林行止自立门户创立《信报》,曹仁超不但到《信报》上班,还入股其5%,并在信报开设《投资者日记》专栏。以风趣、幽默、轻松文风撰写大量通俗易懂的文章,既分享自己的投资经验,也分享自己对经济资讯的解读。其见解与文风,颇受欢迎,并成为《信报》Z~受欢迎的专栏作家。
回忆起投资和记的失败,曹仁超表示,很感谢和记在他30岁前上了关于投资的重要一课。他认为Z~重要的就是“止损不止盈”,很多投资者把套牢当成长期投资是相当错误的理念。在大熊市中,一个股票被腰斩是司空见惯的事,而一旦被腰斩,下跌50%却必须上涨100%才能回本。即使你能守得住,即使它能涨得回,但涨回来,涨了1倍才回本,又有什么意义。“人一定会犯错,但不可让小错变成大错。”
他说,“股价就像电路,价格下跌15%,就是保险丝发出警讯”,一旦股价下跌20%,他便肯定是自己眼光错误,立刻认赔杀出,不管任何理由。因为留下八成实力,还有搏翻身的机会。如果不知道止损,那么在去年的超大熊市中,惨遭腰斩的股价必须上涨100%,才能返回原来的市值。“而如果股价上升了20%的话,请大家抓稳,赚就多赚一点,亏就不要超过15%。”
“赢钱时不怕去到尽,一旦输钱就自动缩手;有智慧不如趁势;牛市在一片欢乐声中死亡,熊市在愁云惨雾中诞生;止蚀不止赚、沟上不沟落。”是他对这一套投资理念的经典总结。无论止损还是不止盈,曹仁超实际上都是在牢牢以保住本钱不亏损为核心指导他的股市战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