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养钱”一词Z~早出于清戴熙《古泉丛话》,此后又不断有人探究,并认为供养钱源于元代。笔者根据十几年对辽钱的收藏、整理、研究认为:人们对供养钱的认识和研究确是从元代开始的,但元代供养钱并不是我国Z~早的,供养钱在辽代便已存在。 公元十世纪初,契丹继唐朝后创建了当时世界第一强国,势力范围直延伸到中亚。因此佛教便可直接传入辽境。辽王朝遂成为继北朝后崛起于中国北方的又一佛教大国。 辽中晚期后,佛教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占据了支配地位,几乎达到人人奉佛的地步。寺院享有种种政治经济特权,地位崇高、经济实力雄厚。这就是辽代寺院得以自铸钱的政治背景和经济基础。 辽代寺院多具官方性,寺院自辟财路礼佛、供佛。这既符合佛经“财供养”原则,又为官方认可。辽代中期后,寺院典当业和放贷业极为繁盛,就更表明辽寺院铸钱的可能。在今朝阳市辽代中兴府佛塔中曾发现过辽代供养钱,虽非为铸币,也足以证实辽代确有供养钱。
寺院铸供养钱的用途,一是置于佛脏或供于香炉,是谓供奉;二是购置香花、灯明等开支,是为侍养。牡国通宝、助国通宝也应是寺院所铸。辽代晚期寺院为解国难所进巨额钱币,极具政治色彩,故钱文曰“助国”或“牡国”。其特殊用途为直接进入流通,故其大小、轻重一如当时标准通货。而寺院供养所用钱币则一般都较通货偏小,也有个别的偏大,钱文形式呈现出多样化。 笔者藏有数十枚辽代供养钱,并分为四式。 一、仿汉式:钱文仿汉代钱币。
图1
1.小型小字大泉五十。青铜质,文字规整,钱文异于汉钱,背穿左星右月,径14、穿3.9、厚1.1毫米,重0.83克,出于赤峰林西(图1)。
图2
2.小型大字大泉五十。略小于图1,青铜质,文字规整,钱文略同汉钱,面穿四决,平背,径13.9、穿3.9、厚1.6毫米,重0.84克,出于通辽福巨古城遗址(图2)。
图3
3.小型大字大泉五十合背。生坑,铜质黄中见赤,钱文较规整,径13.8、穿3.9、厚1.1毫米,重0.82克,出于赤峰林东镇南小辛庄(图3)。
图4
4.小型货泉。生坑,钱文不清,郭厚肉薄,无内郭,径14、穿4.3、厚1.8毫米,出于赤峰林东镇南小辛庄(图4)。 二、汉辽式:钱文既有汉文,又有契丹文。
图5
1.小型千秋万岁,前三字为汉文,第四字为契丹文,铜质青黄,素背,面穿略四决,钱文虽小,但铸造精美,径13、穿3.8、厚1.3毫米,重0.89克,出于集宁(图5)。
图6
2.薄小型千秋万岁。铜质青黄,钱文与千秋万岁折五钱相同,首字为契丹文,余为汉文,较其他小型钱薄,径13.5、穿2.3、厚1毫米,重0.65克,得于承德(图6)。 三、契丹文式:钱文均为契丹文。
图7
1.小泉直一。生坑,铜质青黄,光背,泉字写作下俯半圆内加点,径11.8、厚1.6毫米,重0.82克(图7)。
图8
2.小泉直一。铜质青黄,光背,泉字写作上仰半圆内无点,径11.8、穿2.2、厚1.6毫米,重0.82克(图8)。
图9
3.小泉直一。铜质青黄,光背,泉字写作上仰半圆内有点,径11.8、穿2.3、厚1.6毫米,重0.83克(图9)。
图10
4.小泉直一。铜质青黄,背面与第四式佛教吉语图案钱类似,并有契丹文,释作“万灾永 灭”,径11.8、穿2.3、厚1.6毫米,重0.79克,出于赤峰林东(图10)。
图11
5.青铜质(图11)。
图12
6.万灾永灭。背为龙凤,出于喀喇沁旗(图12)。
图13
7.天地乾坤。黑漆古,钱文清晰,正面钱文上下左右对读,背四决,并有四个契丹文“工” 字,出于赤峰林西(图13,为摹本)。 8.大泉二千。大小与小泉直一相同。 四、佛教吉语图案式等。
图14
1.面阴文佛教图案,光背,径14、穿4、厚1.2毫米,重0.85克,出于赤峰(图14)。
图15
2.万灾永灭。首字为契丹文,余为汉文,背为莲花龟鹤,径18.8、穿5、厚1.1毫米,重1.62克,出于赤峰林西(图15)。
图16
3.天王。铜质青黄,面文左右读,穿上仰月,穿下俯月,背穿左右各一月,径12.4、穿2、厚1.2毫米,重0.78克,出于辽上京辽代铜佛内脏(图16)。
图17
4.钱面有若干点状纹,精美,黑漆古,其中一枚为鎏金,径11.2、穿2.5、厚2毫米,重1.75 克(图17)。
图18
5.铜质青黄,精美,面穿上狮子穿下莲花,背穿围有四朵莲花,径28、穿6.4、厚3.1毫米,出于赤峰(图18)。
图19
6.黑漆古,精美,面穿上下各一犬状物,左右为童男女(图19)。 这些供养钱,不但有鎏金钱,还有鎏银钱,均精美绝伦;虽大小不一,却充分体现了辽代高超的铸币技术。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辽钱大都是错范、随意和粗糙的劣质品。 这些辽代供养钱Z~初发现于上世纪90年代初,集中出于赤峰。另外,黑龙江哈尔滨,吉林白城,辽宁宽甸,内蒙乌兰察布盟集宁、呼伦贝尔盟牙克石等地也有发现。这一狭长地带也反映了当时供养钱的流通范围。从实物看,辽太祖之后铸的供养钱大都为汉文钱,当体现了契丹统治者对汉人的笼络怀柔政策。
声明:作者于颖辉 ,内容来自《《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七辑)2006年 》-《试论辽代供养钱》。分享此文章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