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收藏资金问题
玩古玩搞收藏要花钱,谁也不可能只进不出,只“吃”不“吐”,那要撑死。所以,要以藏养藏,也就是大家都要搞点买卖,或开店或转让等。“酒香不怕巷子深”,“人叫人千声万唤始不来,货叫人不用吭声自上门”,这些话说起来都对,也很顺耳。可问题在如此浮躁、人人想捡漏的收藏环境下,又有几人能“闻”到你的“酒香”,而“自上门”。
如果是开店经营,店门一开,无论开不开张,房租水电,人吃马喂各种费用等都不少了。而自己遇到“俏货”还熬不住。所以,玩古玩搞收藏的人就开始缺钱了。 其次是藏品销路问题
人是要生活的,而生活离不开钱。空抱着“宝贝”,而连柴米油盐都成问题的藏友,于是,就开始四处奔波,主动出击,为自己的“宝贝”寻找“婆家”或“下家”。在同行中寻找,多数同行跟你“差不多”,也在等“米”下锅;偶见几位“手头”宽裕的同行,看到你的“上门货”,早就磨好刀,准备下重手“砍杀”;找拍卖行,那些大的拍卖行,“门槛”很高,你“爬”进不去;没办法,只能找小拍行,“李鬼”们个个笑里藏刀,给原本资金紧张的你来个“雪上加霜”,弄不好直接影响了家庭和睦。 三是藏品真伪问题
收藏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或学科,既要懂历史、民俗、儒学、佛学,又要懂美学、工艺、文学等等,所以,在目前全国成千上万玩古玩搞收藏的“人堆”中,能找出几个这样的人。“入行”的多,“入门”的少, 就是目前整个收藏行业现状。那么,多数藏友手中藏品“质量”可想而知,加上国家尚无明确文物鉴定标准,专家业务不“专”,审时度势很“专”,抓住人们爱“虚荣”、喜“美言”的普遍心理,见钱“论”物,真的是真的,假的也说成“真”的,信口开河,搞得整个收藏行业新老不分,真假不辨,“浑水”横流。
这样一来,让不少藏友一直“徘徊”在藏品真假的迷宫中,原本想玩古玩,反被“古玩”所玩。
在这样真假不辨、买也不成、卖也不成的“恶劣”的环境下,不少藏友只能空守着自己的“宝贝”,苦等着漫长的那不开张的“三年”,盼望着有朝一日开张那能吃的“三年”,其中的酸甜苦辣,唯有藏家体“味”。 每次看电视上的名牌收藏类节目,都会看到不少藏友黯然神伤的离开。有些人是初涉藏界就倾其所有购买,有的则是藏龄超过十年以上的﹔但他们嘴上还执拗地说:“没事,重要的是了解了中国几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重在参与,下次再来! ” 而我真希望不要有下次! 学会放弃在古董收藏界是一种智慧,偏执和坚持往往把你带到无底的深渊,因为古玩收藏有他残酷的一面。 再来看看古董收藏的二级市场。近两三年的拍卖市场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都不会是传统意义上的收藏家获得藏品的好渠道,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是投资商和投机商们拼杀的战场。艺术品已经继股票﹑基金﹑黄金﹑外汇﹑房地产等之后成为新的投资和投机热点。
古代艺术品已经变成了一种投资符号。据国家外汇总局统计,近两年每年都有近3000亿不明目的的海外热钱进入中国,砸向房地产和艺术品市场;再加上中国**投向央企的4万亿救市资金也有不少违规投到了拍卖市场;还有我们商业嗅觉灵敏的温州商人和山西的煤老板早已放弃收集房产钥匙改为盘点近当代书画作品的库存了。艺术品拍卖过亿频频告捷。 有“投”才有“得”
收藏界有句行话,“粮油是一分利,百货是十分利,珠宝是百分利,古玩是千分利”。由于古玩升值和保值特性较好,逐渐成为极好的投资品种,因此现在古玩市场不仅活跃,而且加入其中的人越来越多。在与几位藏家的接触中,他们多数不愿透露自己的投资所得,但对一些传奇故事却津津乐道。
基于利益驱动,藏家中为数不少的是投资者,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抓个漏子,一本万利。当然,要投资或收藏古玩,不仅要有闲钱,还得有闲时间,有一定的收藏知识。先与藏家们一起练练手,从一些简单的品种入手,逐步把握行情,再稳健地介入。而且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热点,要想收售就需要把握时机。不过一般来说,假如摆平心态长线投资的话,那么收益可能更大、更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