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键数据回顾 2025年7月末,中国狭义货币M1余额为111.06万亿元,同比增长5.6%;广义货币M2余额达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8%。两者之间的“剪刀差”仅为3.2个百分点,较去年9月高点显著收窄。
同时,尽管7月贷款数据意外疲软(新增人民币贷款较6月大幅回落,同时出现20年来首次月度收缩),M2仍然以较高增速维稳,而M1增速的明显回升,成为市场资金活跃度提升的关键信号。 二、为何M1增速更具信号价值? “活钱”的概念 M1代表现金、活期存款等可随时动用的“活钱”,是经济中最具流动性且能直接推动消费与投资的货币形态。而M2涵盖了M1及定期存款等“死钱”,其增速更能反映居民和企业的储蓄行为。
剪刀差缩窄意味着资金变得“活” M1增速趋近M2,说明更多长期锁定的资金开始转为可支配状态。这提升了货币在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间的循环效率。业内将此视为宏观政策效果以及市场信心恢复的先行指标。
政策“传导到位” 在M1与M2剪刀差收窄的同期,社会融资规模保持高位运行,全社会实体融资环境持续改善,反映央行稳经济政策正在见效。
三、M1增速超越M2意味着什么? 1.居民与企业资金开始“动起来” 当M1增速接近甚至超过M2,意味着原本锁定在定期存款中的“死钱”正在转换为“活钱”。居民与企业更愿意将钱投入流动性更高的账户,为消费、生产、投资准备资金。换言之,是信心与需求回暖的早期信号。
2.股市等风险资产或持续受益
“活钱”是A股上涨的重要推手。今年以来,M1增速回升与股市上涨高度吻合:3–4月M1疲软,市场回调;5–6月M1加速,股市反弹。7月M1进一步回暖,若M2增速不能持续拉开差距,活钱将成为市场流动性主力。
3.政策空间进一步打开,但结构化方向更重要
面对M1回升、信贷回落的“分化”局面,央行已不太可能采取全面降息或降准,而更倾向于精准结构性调控——比如支持消费、服务业信贷、数字货币扶持等。M1向上,政策传导效率提升,为这类结构性工具提供更大发挥空间。
4.信用转化路径更顺畅,市场预期改善
资金从定期到活期的转变,还说明中小企业融资意愿及能力提升,更愿主动拓展业务、发工资、还债等。大企业资金余裕时,会减少向中小企业拖欠账款等行为,整体资金传导路径更顺畅。
四、风险
M1四季度基数较高
机构预计四季度M1或因去年高基数回落,当前热度夹杂技术性因素,短期仍存调整风险。
杠杆牛需提防 虽然活钱回暖是牛市逻辑,但若M1资金转入股市形成过度杠杆推动的上涨,可能重演2015年那种“杠杆牛—泡沫—暴跌”剧情。投资者和监管层都应警惕资金潮带来的误导和风险积累。
贷款需求依旧疲软 7月新增贷款骤然缩水反映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弱,特别是私营部门和房地产行业仍承压。这是M1增速回升的一个结构性制约因素,需要关注这些领域是否有真实回暖机会。
五、市场
今天A股突破去年924期间高点,并且重回两万亿成交额,明天可能还会继续上涨。这个阶段就是持有为主。如果还没有多少仓位,想增加中线配置,可以选择证券,医疗器械,电池,以及泛科技板块等。 7月末的市场下跌,让一部分人又对市场产生了怀疑,但其实从技术面看,市场涨了这么久,调整一下很正常。而这种调整发生之前或者初期,在技术面上是有迹可循的,无论是放量滞涨的量价关系,还是跌破5日均线,都是可供观察的维度。所以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面分析方法也很重要,可以与基本面分析做很好的配合。大家可以借助斗K工具进行模拟训练,快速提升技术分析能力。马上开始免费体验吧!
免责声明:本文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基于独立判断审慎决策,风险自担。
|